11月9日,2023北京·昌平生命科學國際論壇新聞發布會召開,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龔維冪介紹,目前,北京醫藥產業發展呈現全面提速的發展態勢,多項產業主要指標創造新高。
2018年以來,北京市連續出臺兩輪“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推動醫藥健康產業總體規模較快增長,從6560億增長到8916億,年均增速7.9%。2022年醫藥工業收入2210億,工業增加值位居全市第二。2022年完成工業固投134億,比5年前翻了兩番多;截至目前,北京市共計有84家上市企業;創新藥數量全國第三,創新器械、AI三類器械數量全國第一,產業呈現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龔維冪表示,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一是培育兩個新產業。打造細胞與基因治療(CGT)產業集群,市區聯動共同支持CGT技術研發,按照“三個一批”原則加強重點品種培育,推動臨床需求強烈的一批原創技術品種研發,盡快進入臨床研究;推動一批創新品種加速臨床試驗進程;推動一批重點品種加速申報注冊,盡快形成產值貢獻。搶占數字醫療產業優勢,支持企業開展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產品示范應用,探索AI診療產品商業化模式形成商業化閉環;搭建數字療法產品注冊檢驗和臨床評價共性技術平臺,加速數字療法產品注冊審批和落地應用。二是加快釋放醫療器械賦能產業壯大的新潛力。市藥監局支持推出《醫療器械創新服務提質增效行動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動我市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正在依托醫藥健康產業聯席會,研究編制北京市加快創新藥醫療器械研發及注冊全生命周期服務若干措施。三是形成科學家領銜創辦企業的新特色,誕生了一批全球頂尖科學家領銜創辦的炎明生物、維泰瑞隆等創新企業。形成了藍晶微生物、優腦銀河等一批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四是引育優質企業,提升產業競爭力。通過創新“市級項目+產業基金”等多種引育形式,市區協同,加快聚集一批領軍企業和高成長性骨干企業,形成國際一流的醫藥健康產業創新高地。
龔維冪介紹,一批高水平關鍵技術平臺在京布局并陸續開展服務。布局建設小分子制劑研發與生產代工(CDMO)平臺,以及CGT領域的工業級核酸合成、脂質納米粒(LNP)非病毒載體、腺相關病毒(AAV)載體等產業化端3個平臺。補齊北京細胞與基因治療從中試到放大端的短板,支持一批原創品種在京產業化。組建北京醫藥健康領域投資基金,重點支持一批科學家領銜創辦的初創企業,加速企業成長發展;支持一批重點產業化項目,加速實現其在京落地。
臨床資源對產業的支撐力顯著提升;谇捌谘芯啃筒》吭u估情況,正在研究制定《進一步提升北京市臨床研究水平的若干措施》,啟動9家醫院試點去中心化臨床試驗(DCT)。首家研究型醫院正式運營,著力推進市屬醫院倫理互認、藥事會、“雙通道”、電子病歷信息共享和臨床樣本庫信息化建設等“三醫”聯動重點事項。
在產業配套系列支持政策方面,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立足打造首都醫藥健康產業“核爆點”,引入國際化專業運營管理團隊,專業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帶動全球優質創新資源向生命園匯聚。積極推動新一輪先行先試政策落地實施,爭取到全國首個地方參與人遺審批試點等國家支持事項。市級部門與重點區積極出臺產業配套政策,形成市、區政策錯位疊加。如:市醫保局支持推出緊密銜接基本醫療的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北京普惠健康!,指導保險公司將28種創新藥納入商業保險支付范圍。經開區發布《加快建設“新藥智造”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著力打造產業優勢領域高地。
2020年9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作為中國(陜西)第八批援馬拉維醫
垂直聚焦性健康,在STD防治、快檢、IVF配套服務、HPV三級預防、HIV綜合預防